光福鎮,地處北緯31°11'~31°28',東經119°50'~119 °57',位于江蘇省蘇州市西南郊區,距蘇州市中心21.5公里。光福地處長江中下游太湖平原,屬丘陵盆地相間地區,全鎮境域丘陵起伏,群山環抱。其東隔鳳凰山、查山、城隍山與藏書接界;南同胥口及度假區毗鄰;西濱太湖與鎮湖隔水相望;北面是平原,與東渚相接。全鎮總面積59.354平方公里,水域6.476平方公里。
光福境域內分布著二十多座大大小小的山巒,山水兼備,水隨山流,山因水活,山與水互為縈繞,交相輝映,素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譽。漫步光福古鎮街頭,仰面見山,俯首見水,真如明代著名畫家沈石田(沈周)所云:“屋上有山屋下水,開門波光眼如洗?!?/span>
光福是國務院公布的太湖風景名勝區13個景區之一,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江蘇省衛生鎮,素享“中國花木之鄉”、“花果之鄉”、“桂花之鄉”、“工藝雕刻之鄉”等美譽。
光福距蘇州市中心21.5公里,瀕臨太湖,丘陵蜿蜒,河道曲窄,山徑崎嶇,阡陌縱橫。東與藏書鎮接壤,南同胥口鎮毗連,西濱太湖,北接東渚。
光福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類型,受太湖水體的調節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降水豐沛,日照充足和無霜期較長的氣候特點。
銅觀音寺,坐落于蘇州吳中區光福鎮龜山南麓下街。原名光福講寺始建于梁朝天監二年(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曾作為高僧講經授道之所,在唐朝時期達到鼎盛。因寺內原供奉有銅觀音像,又名銅觀音寺。目前,保留的建筑有大殿、西方殿、寺橋及光福塔。寺前跨河而建的寺橋十分古樸。橋長16.1米,寬3.05米,梁式,兩側沿口為武康石質,雕鑿著雙龍戲珠,萬字紋飾,琢工精良,為宋代舊物。作為吳地最古老的寺院,它與寺前宋代的石橋,寺后山頂光福古塔,寺院內廊壁古香古色的碑碣古刻都已經成為蘇州重要的珍貴文物瑰寶。
光福寺的前身是私家住宅,系黃門侍郎(侍從皇帝、傳達詔命要職)顧野王舍宅為寺。唐代武則天當政時期(685-704年)改為光福寺,香火十分鼎盛。宋代康定元年6月(1040年),有位村民在光福寺旁取土,挖得銅觀音一尊,隨即敬贈給光福寺。由此轟動了吳郡各地,朝拜佛教徒絡繹不絕,人流如海,人們改稱光福寺為銅觀音寺。惜幾經廢興,現存大雄寶殿、西方殿都是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修建。
現光福銅觀音寺及光福寺塔、香花橋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光福寺塔,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光福鎮龜山。建于梁朝大同年間(535-546 年),本名舍利佛塔,據傳塔內原收藏有大方廣佛華嚴經和光福寺開山祖師悟徹和尚的舍利。光福寺塔在唐代會昌末年(846年)塔毀于火。咸通年間(860至874)由銅觀音寺的方丈四處化緣籌資重建。塔檐木早毀于清代嘉慶年間雷擊大火。后又屢經毀修,久歷淪桑,飽受風雨剝蝕,現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蘇州市政府投資修繕保護。塔矗立在寺后龜山之巔,塔為四面七級,高27.95米,平面呈正方形,為磚木混合結構樓閣式佛塔。底層西北面設券門,二層以上四面置壺門,各層門內壁左右置佛龕,陳列佛像49尊。塔的頂部設有方形、圓形、八角形等各不相同的藻井。各層置腰檐平座,做法簡潔樸素。塔底層設迥廊,各層均按有樓板,可拾級而上。該塔外觀古樸。由于位置得當,加上周圍景物襯托,頗有“不在畫中已入畫”的意境。若登塔頂,放眼天平、靈巖諸山,仿佛近在咫尺。登塔眺望,遠山峰巒連綿,東西崦湖交相輝映。值得一提的,明代蘇州文人、“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多次登上光福寺塔,寫了《登光福塔》一詩,生動地描述了登塔賞覽風光:“山圍水抱開農桑,樂土風光真畫里”。結尾又深表感慨:“三年潢潦(積水成澇)我無家,恨不攜書亦居此”。
光福寺橋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銅觀音寺前為梁式石橋,亦稱天寺橋、香花橋。因與寺門前石階連成兩個凹形的軸對稱圖案,民間俗稱“翻轉橋”。欄桿、鎖口石、壓頂石均以武康石鑿成,扣之有聲,鏗鏘作響,故稱琵琶橋或響石橋。橋上石雕云龍和萬字紋圖案,古樸遒勁,線條流暢。寺橋十分古樸。橋長16.1米,寬3.05米,梁式,兩側沿口為武康石質,雕鑿著雙龍戲珠,萬字紋飾,琢工精良,為宋代舊物。是不可多得的宋代石橋的實例。
香雪海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鄧尉山,為中國四大賞梅勝地之一。
香雪海因康熙三十五年江蘇巡撫宋犖賞梅后題“香雪?!比昼澯谘卤?,從此香雪海名揚海內。乾隆六次南巡,每次必到香雪海賞梅,現有乾隆詩碑一座。詩碑旁是著名的梅花亭,出自近代吳中工匠,香山幫傳人姚承祖之手。半山腰有聞梅館,游人在此可品茗賞梅,山頂新建觀梅亭一座。另有“華光萬頃”,“客到無人管迎送,送迎惟有古梅花”,“瓊枝疏影”,“幽姿冷妍”及宋犖詩等摩崖石刻和泉水“梅泉”。香雪海除了初春賞梅外,每年六月中旬,大片木荷開放。木荷被稱為森林衛士,因其不燃燒,被世界各國用作防火林,又具有觀賞價值。掩映在梅花叢中的古聞梅軒和梅花亭,就像飄浮在茫茫雪海之上的玉宇瓊閣。人們沿著曲折幽深的花徑前行,大有“入山無處不花株,遠近高低路不知”之感。登上梅花亭極目眺望,滿山遍野,綿谷跨嶺,雪海蕩漾,銀波耀眼,蔚為壯觀。
1986年香雪海被公布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現由于行政區劃調整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在光?!班囄咎矫贰痹缫殉蔀橐环N習俗。鄧尉山植梅,始于漢唐,發展于宋元,興盛于明清,素有“鄧尉梅花甲天下”的盛譽。梅花除觀賞外,可入藥,可食用,故當地人都以種植梅花為業。宋孝廉張誠《探梅》詩中有“望衡(橫)千萬家,種梅如種谷”之句,“十里梅鄉”就是當時真實情景的寫照??滴跄涎矊懴铝恕班囄局?,看梅及早春,繽紛開萬樹,相對愜佳辰”之詩句??滴跞迥辏ü?696年),江蘇巡撫宋犖來此賞梅,賦詩《雨中元墓探梅》,“香雪?!彼烀麚P天下。乾隆帝曾6次到鄧尉探梅,并6次賦詩,有御碑和石刻為證。
司徒廟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光福鎮西的澗廊村東南是東漢光武帝的大司徒鄧禹的祠廟。又叫古柏庵、柏因社、柏因精舍。司徒廟始建年代歷史未載,無以考證?,F在的殿宇是清末民初重建。也叫鄧尉廟,廟里有四株古柏,樹齡近二千年。司徒廟現存廟宇殿舍兩進,共二十余間。布局為傳統院落式。前為墻門,門前分立石獅一對,進門沿主軸為山門、大殿。二者間由院落隔開,兩側有邊廂,廟左附有院子,植有古柏名木,并置賞柏廳,廳后即為聞名于世的四株古柏園。
1986年司徒廟及古柏被公布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現由于行政區劃調整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者,主桿粗壯挺拔直聳云天,體態穩健,枝葉蒼翠,英姿颯颯,給人挺俊、清朗,富有朝氣的感覺?!捌妗闭?,主干似腰被斬后斷成兩枝,一枝垂到在地面又郁郁蔥蔥;另一枝在離它幾米遠的地方鉆進地里又重新伸出新枝,長成一棵新的古柏,真是新枝出于枯木,頗有枯木逢春之趣;
“古”者,少皮禿頂,古樸蒼勁,姿態肅穆,紋理縈紆似百索繞軀盤旋而上,又如蛟龍盤繞在身。給人以粗獷憨厚之感。
“怪”者,不知何年何月被雷劈成兩爿,一爿遠離母本落地生根,臥地三曲,形似筆架,又似走地蛟龍,另一爿卻似懸空吊籃,就地臥到,似昂首蛟龍,欲騰空起飛之勢,實謂怪者!
清、奇、古、怪盡管遭受千百年的磨劫,瘡疤累累,卻依然郁郁蒼蒼,四季常青,顯示出一副百折不撓的氣概。那種堅韌不拔,威武不屈的性格,給人以充滿希望和奮發抗爭的感受。
司徒廟賞柏廳側碑廊內,置有兩部佛經。一部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正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一部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簡稱《金剛經》。
《楞嚴經》由吳門章懋德鐫刻,字跡勻稱,刀法有力,至今仍十分清晰。該石刻本當送藏涿州房山,因清兵入關,兼之河竭道閼,不得已才藏光福下絞村獅林寺內, 1976年因獅林寺年久失修塌毀,由吳縣文物管理委員會,移置司徒廟碑廊中?!独銍澜洝肥且徊勘4娴梅浅M暾拿鞔探浘?。
1957年8月30日《楞嚴經》石刻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圣恩寺,全稱天壽圣恩禪寺。坐落在蘇州市吳中區光福玄墓東南柴莊嶺下,面太湖。唐天寶年間創圣恩寺“天壽寺”。南宋寶祐年間又建“圣恩禪庵”,寺庵并列,曾被辟為上、下道場,元天順元年(1328)幼主阿速吉八敕賜“圣恩禪寺”匾額。至正初天壽寺毀于火災,圣恩禪庵幸存。為佛教南宗發祥地,清康熙、乾隆到光福探梅多次駐足于此。至正九年(1349),江南名僧千巖元長禪師之高足萬峰時蔚禪師從杭州入吳,卓息玄墓山。由于萬峰的到來,信徒漸多。明洪武九年(1376)辟地建觀音閣及諸殿室,圣恩寺初顯規模。
大雄寶殿前有巨柏三棵,樹齡一千八百余年,最粗一棵腰圍5.2米,挺拔勁秀 活化石??滴醯鬯}《松風水月》碑,乾隆賦并書寫的一塊詩碑《再鄧尉香雪海歌舊韻》正月初九為帝釋天(玉皇)誕辰,俗稱“天生日”。蘇城有“齋天”之習俗。圣恩寺“齋天法會”自康熙三十八年(1699)詔建“萬壽道場”始,由來已久,是日“酬愿者駢集,觀者如堵”。每年到圣恩寺參加“齋天”法會的人數達3—5萬人。經常車堵于光福鎮中,人擁在圣恩寺外。自正月初八到初十,歷時三天,熱鬧非凡。每到這個日子,來自各方的善男信女、游客、商販都會云集于此。其為佛教圣地,是日宣揚祈福禳災,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保留了眾多的民間藝術活動。
1986年圣恩寺被列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現由于行政區劃調整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石嶁庵,位于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潭山,又稱石嶁精舍。
庵始建年代無考,清初無聲禪師居之。石嶁庵現有民國年間建筑數十楹,原供有緬甸信徒所贈玉佛。院中數株芭蕉,一架紫藤,象是一戶書香人家,大殿亦不高大,如民居一般,門上方懸掛的“放大光明”四字一匾。兩側偏殿現為游人休憩之所。殿后山崖旁,有泉,清冽甘芳,歲旱不竭,脫塵禪師命之“余留泉”,是有余和留“我”在此的意思。庵左有萬峰臺,有明趙宦光題刻“萬峰臺”三字,相傳為元代萬峰祖師修煉之所。
臺上現有清代至民國年間摩崖石刻多處。站在萬峰臺上,可見諸山蜿蜒相向,太湖云帆上下,七十二峰離立波際,抱攬光福地區青山綠水之美,舊時為鄧尉探梅必到之處。
石嶁庵于1986年被列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由于行政區劃現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香雪海--司徒廟--午餐--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銅觀音寺
上午到達皇家御梅勝地香雪海,走乾隆御道,賞梅花盛景;游覽被譽為民族之魂的千年古柏“清、奇、古、怪”。中午太湖漁家樂/農家樂用餐。下午參觀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或千年古剎銅觀音寺。
香雪海--午餐--司徒廟
上午到達皇家御梅勝地香雪海,走乾隆御道,賞梅花盛景。中午太湖漁家樂/農家樂用餐。下午游覽被譽為民族之魂的千年古柏“清、奇、古、怪”。
銅觀音寺--午餐--司徒廟
上午游覽光福塔院的中日友誼櫻花林,賞櫻花盛景。中午太湖漁家樂/農家樂用餐。下午游覽被譽為民族之魂的千年古柏“清、奇、古、怪”。
香雪海--午餐--司徒廟
上午游覽香雪海,觀賞長在樹上的荷花。中午太湖漁家樂/農家樂用餐。下午游覽被譽為民族之魂的千年古柏“清、奇、古、怪”。
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午餐--司徒廟
上午參觀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中午太湖漁家樂/農家樂用餐。下午游覽被譽為民族之魂的千年古柏“清、奇、古、怪”。
香雪海--午餐--司徒廟
上午游覽香雪海,歡樂采摘青梅。中午太湖漁家樂/農家樂用餐。下午游覽被譽為民族之魂的千年古柏“清、奇、古、怪”。
司徒廟--午餐--采蜜橘
上午游覽被譽為民族之魂的千年古柏“清、奇、古、怪”。中午太湖漁家樂/農家樂用餐。下午歡樂采摘無核蜜橘,可免費品嘗。
【鮮果】自古以來,光福就是吳中著名的花果之鄉,光福的花果主要有枇杷、楊梅、梅、桃、橘、杏、栗等,其中以窯上枇杷、銅坑楊梅最富盛名。歷史上,光福楊梅曾收錄于典籍文獻。
【蜜餞】光福民間自古就有制作蜜餞的傳統,是蘇式蜜餞的主要產地之一。光福蜜餞原料均來自光福地區自產的各種花果,品質新鮮,質量上乘,制作工藝獨特,味美色鮮,各色品種多達上百種,其中以用青梅、楊梅、桃子等鮮果原料制成的糖漬青梅、奶油話梅、金絲金桔、白糖楊梅、九制陳皮等最為著名。光福蜜餞為經典的蘇式蜜餞,特點是:配料品種多,以酸甜、咸甜口味為主,富有回味。另外,光福還盛產以桂花為主原料制作而成的糖桂花、咸桂花、干桂花、清水桂花、酒桂花等,以及加配青梅釀制的“梅漿桂花”,其可以保存數年之久而色香味不變。
【水產】光福位于太湖之濱,擁有得天獨厚的太湖資源優勢,太湖水產湖鮮達數百個品種,有久負盛名的“太湖三白”(白魚、銀魚、白蝦)、太湖大閘蟹、太湖梅鱭魚、鱖魚等,還有清香爽口的蓮藕、紅菱、莼菜等。
【茶葉】光福是蘇州重要的茶葉產地之一。光福茶葉以濃醇清香、沁脾生津著稱?!班囄狙┚G”牌茶葉曾于2002年后被評為蘇州市名牌農產品,在蘇州全市第一家獲得省、國家級無公害綠色產品證書。其特點是芽壯、肉厚、毫毛多、香醇味濃等特點。光福的炒青,以其形美、色翠、香郁味濃、耐泡味長,經濟實惠,在蘇州茶葉市場上享有“春茶美嬌”的美名。
【草雞】光福鎮擁有豐富的山地資源,其中茶園、果園、苗圃等山林地遍布全鎮。光福當地農民采取將雞散養于茶樹、果樹、苗圃、竹林等自然生態環境中,走上了一條生態養殖的道路。這種雞由于生長在自然環境中,以食用天然活性餌料為主,無污染、無公害,被稱為生態草雞,其蛋成為草雞蛋。目前,包括光福鄧尉草雞在內的吳中生態草雞養殖已列入吳中區農業產業化扶持項目和蘇州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項目,成為吳中農業的一個特色產業。
購物指南:全鎮各主要景點、全鎮沿街相應店面、光福農貿市場、太湖魚市等有售。
光福也是蘇繡重要發源地之一。光福刺繡具有蘇繡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致、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繡技具有“平、齊、和、光、順、勻”的特點?!捌健敝咐C面平展;“齊”指圖案邊緣齊整;“細”指用針細巧,繡線精細;“密”指線條排列緊湊,不露針跡;“和”指設色適宜;“光”指光彩奪目,色澤鮮明;“順”指絲理圓轉自如;“勻”指線條精細均勻,疏密一致。在種類上,主要可分為零剪、戲衣、掛屏三大類,裝飾性與實用性兼備。其中以“雙面繡”作品最為精美。主要藝術特點為;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昵之態。
購物指南:全鎮各主要景點、中國工藝文化城、鎮主要道路兩側相應店面均有出售。
光福是近代核雕的發源地之一,核雕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傳承下來的核雕技藝,主要以來自廣東一帶的“烏欖”橄欖果核為材料。光福核雕工藝精巧,作品造型活潑,立體感強;線條明晰,人物有神,風格細膩,集中反映了蘇州工藝雕刻“精、細、雅”的神奇魅力,是我國微雕杰出代表。核雕的技巧以浮雕、圓雕和透雕為主,外形基本保持果核的原形。核雕形式有三個系列:珠串式、墜件式和擺件式。所反映的題材一般有四個系列:吉祥如意系列、神仙人物系列、民間民俗故事系列和山水園林系列。精美的核雕工藝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技藝價值、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
購物指南:全鎮各主要景點、中國工藝文化城、鎮主要道路兩側相應店面均有出售。
香雪海 門市價:20元 網絡價:16元
司徒廟 門市價:25元 網絡價:20元
香雪海+司徒廟 門市價:45元 網絡價:36元
成人聯票 門市價:60元 網絡價:48元 包括(香雪海,司徒廟,銅觀音寺)
圣恩寺門票:每人20元
石嶁庵門票:每人10元
光福寺門票:每人3元
特殊人群預訂標準:
A.免費政策:現役軍人、70周歲以上的老人憑有效證件、1.2米以下兒童免票。
B.優惠政策:身高1.2米—1.5米半票,60歲以上老年人憑證半票。
開放時間:8:00~16:30
取票地點:停車場西側票務中心(游玩當天憑預訂成功短信,報確認碼或手機號碼換票)
入園憑證:游玩當天憑同程網預訂成功短信及本人身份證,到取票點報4位數確認碼或手機號碼換票入園。
自駕路線
①上海方向: 京滬高速(G2)→S58→光?;ネㄏ隆?30省道向西第二個紅綠燈處右轉善光線向北→光福景區
②南京無錫方向:京滬高速(G2)→東橋樞紐→S9、S58→光?;ネㄏ隆?30省道向西第二個紅綠燈處右轉善光線向北→光福景區
③浙江方向: 蘇嘉杭(乍嘉蘇)高速→尹山樞紐→S58→光?;ネㄏ隆?30省道向西第二個紅綠燈處右轉善光線向北→光福景區蘇州市區,汽車北站火車站,乘64路直達
公交路線
蘇州市內乘63、64、65、651、652等路公交在銅觀音寺站下車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