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釋迦塔于遼清寧二年(1056年)建成,由遼興宗的蕭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廟,彰顯家威,并有禮佛觀光和登高料敵之用。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明成祖率軍出師宣化,給予南侵的韃靼、瓦剌部以有力回擊?;鼐┩局?,駐蹕應州。揮筆書寫了“峻極神工”四字。此匾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五月重裝。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韃靼小王子犯陽和(山西陽高),掠應州。明總兵王勛迎戰,被困于應州。明武宗率師援應。十月,兩軍在應州血戰六天,小王子敗退。這次決戰,給韃靼一定的打擊,從此,邊境安寧了幾年。第二年七月,為了慶祝應州之捷,明武宗二次來應州,登塔宴賞功臣,書寫了“天下奇觀”四字贊美木塔。
1926年,馮玉祥軍隊向山西發展,遭盤踞于此的閻錫山的死命抗拒,馮閻大戰在山西爆發。此次戰爭,木塔共中彈二百余發,大受創傷。1948年解放應縣時,守城的國民黨軍隊以木塔為制高點設立了機槍陣地,木塔被12發炮彈擊中。
1961年釋迦塔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4年,在整修塔內塑像時發現了一批遼代刻經、寫經和木板套色絹質佛像畫等珍貴文物。
1993年,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礦部華北石油局第九普查大隊等十幾個科研部門,對木塔塔院及周圍地質狀況進行詳盡勘察。
2012年11月,釋迦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2013年9月29日,國家文物局組織吳良鏞、謝辰生、葛修潤、江歡成等31位相關領域的院士和著名專家學者,原則同意《釋迦塔嚴重傾斜部位及嚴重殘損構件加固方案》。
建筑布局
釋迦塔位于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臺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層立面重檐,以上各層均為單檐,共五層六檐,各層間夾設有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檐。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
該塔身底層南北各開一門,二層以上周設平座欄桿,每層裝有木質樓梯,游人逐級攀登,可達頂端。二至五層每層有四門,均設木隔扇。塔內各層均塑佛像。一層為釋迦牟尼,高11米。內槽墻壁上畫有六幅如來佛像,門洞兩側壁上也繪有金剛、天王、弟子等。二層壇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薩和二脅侍。
塔頂作八角攢尖式,上立鐵剎。塔每層檐下裝有風鈴。
釋迦塔的設計,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充分利用傳統建筑技巧,廣泛采用斗拱結構,全塔共用斗拱54種,每個斗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的將梁、坊、柱結成一個整體,每層都形成了一個八邊形中空結構層。
塔內文物
佛牙舍利
塔內供奉著兩顆佛牙舍利,盛裝在兩座七寶供奉的銀廓里,經考證確認為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 佛滅度后,共留下七顆佛牙舍利。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發現的兩顆佛牙舍利,是南本《大般涅槃經》中記載的捷疾羅剎所隱身盜取的一雙佛牙。
蓮花臺下八力士
木塔底層大門對面有一尊高大的如來像,坐在一個巨大的蓮花臺上。這個蓮花臺被八個力士扛著,個個力舉千鈞,形象生動逼真。這八個力士本是駐守八個方向的護法天神,乘如來古佛外出講經說法之機,匯聚一處,私下凡塵。他們八個下了凡間,排山倒海。本來天下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排列得整整齊齊,像棋子一樣,所以有“星羅棋布”一說。
匾額經卷
明成祖朱棣親題“峻極神功”;明武宗朱厚照題“天下奇觀”。塔內有明、清及民國匾、聯 54 塊。塔內還有一批珍貴的遼代文物,尤其是遼刻彩印,填補了中國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經卷為數較多,有手抄本,有遼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經卷長達30多米。為紀念慧能大師畫家繪制“采藥圖”,原來藏在第四層佛像腹內?,F保存與應縣文物管理所。
景點價值
釋迦塔1961年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是現存最高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全塔整體架構所用全為木材,沒用一根鐵釘,全塔共應用54種斗拱,被稱為“中國古建筑斗拱博物館”。國家文物局對釋迦塔的評價是,現存世界木結構建設史上最典型的實例,中國建筑發展上最有價值的坐標,抗震避雷等科學領域研究的知識寶庫,考證一個時代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部“史典”。
結構特點
釋迦塔除經受日夜、四季變化、風霜雨雪侵蝕外,還遭受了多次強地震襲擊,僅烈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幾次。
建筑結構的奧妙、周邊環境的特殊性,加上人為保護的因素,木塔千年不倒,存在著一定的合理性。
從30年代開始,中國許多專家學者就對木塔千年不倒之謎進行了潛心研究和探索。
減震設計
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可明和江歡成認為,保證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首先從結構力學的理論上來看,木塔的結構非??茖W合理,卯榫結合,剛柔相濟,這種剛柔結合的特點有著巨大的耗能作用,這種耗能減震作用的設計,甚至超過現代建筑學的科技水平。
從結構上看,一般古建筑都采取矩形、單層六角或八角形平面。而木塔是采用兩個內外相套的八角形,將木塔平面分為內外槽兩部分。內槽供奉佛像,外槽供人員活動。內外槽之間又分別有地袱、欄額、普柏枋和梁、枋等縱向橫向相連接,構成了一個剛性很強的雙層套桶式結構。這樣,就大大增強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
木塔外觀為五層,而實際為九層。每兩層之間都設有一個暗層。這個暗層從外看是裝飾性很強的斗拱平座結構,從內看卻是堅固剛強的結構層,建筑處理極為巧妙。在歷代的加固過程中,又在暗層內非??茖W地增加了許多弦向和經向斜撐,組成了類似于現代的框架構層。這個結構層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有了這四道圈梁,木塔的強度和抗震性能也就大大增強了。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結構形式,靠它將梁、枋、柱連接成一體。由于斗拱之間不是剛性連接,所以在受到大風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時,木材之間產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從而可吸收和損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調整變形的作用。除此之外,木塔內外槽的平座斗拱與梁枋等組成的結構層,使內外兩圈結合為一個剛性整體。這樣,一柔一剛便增強了木塔的抗震能力。釋迦塔設計有近六十種形態各異、功能有別的斗拱,是中國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種類最多,造型設計最精妙的建筑,堪稱一座斗拱博物館。
地質基礎
木塔基土主要由粘土及砂類組成,工程地質條件非常好,其承載力遠大于木塔付與的荷載。所以,直到現在仍然不必擔心木塔會有因“底虛”而傾倒的可能。此外,夏天塔上居住著成千上萬只麻燕,這些麻燕以木塔上的蛀蟲為食,千百年來起著“護塔衛士”的作用,這些已經成為視木塔為神圣的應縣人最喜歡講給外地瞻仰者的真實“神話”。
行前指南
景區門票
60元/人 1.2米以下兒童免門票,大中小學生(不含成人教育)憑學生證或學校介紹信享受半價優惠 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憑有效合法證件免票 60--69歲老年人憑有效合法證件享受半價優惠 70以上老年人憑有效合法證件免票 殘疾人憑殘疾證享受免票優惠。
交通信息
距離大同約75公里,沿大運高速向朔州方向行駛,在應縣出口下高速,沿途有標志牌可到達景區。
應縣長途汽車站-市內公交-木塔景區
旅游提示
1、木塔的第二層到第五層,四周都設有平座欄桿,供游人憑欄遠眺。 登上最高一層,不但整個應縣歷歷在目,而且遠處的恒山也隱約可見一二。 釋迦塔可與渾源懸空寺安排在同一旅游行程里;此外,木塔目前最多只能登上2層。從大同市出發,先游覽渾源縣的恒山懸空寺,然后再去應縣參觀木塔,從應縣返回大同。
2、應縣縣城無星級酒店,可在大同市或朔州市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