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吉木乃神石城地質公園于2012年11月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授予自治區級地質公園資格(兩年建設后正式批準),是一個以花崗巖石蛋地貌為主,輔以地質構造景觀和哈薩克民族文化等人文景觀為特色,是一個具有較高的科學、科普和美學觀賞價值,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科學考察、民族風情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
草原石城景區位于吉木乃縣托斯特鄉境內,距吉木乃縣城40公里,景區總面積達27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域面積達14平方公里。屬薩吾爾山下延山地草原,是由溶蝕和風蝕作用形成的造型奇異的花崗巖地貌,景區內丘陵連綿,奇石林立,造型繁雜,形神兼備,惟妙惟肖,極具觀賞性。每年6-7月景區山花爛漫,千姿百態,巧奪天工,是一座天然的奇石博物館。同時,草原石城景區還是清政府和民國政府唯一承認和任命的哈薩克郡王—艾林郡王的私家牧場。景區先后獲得國家2A級景區、自治區國家地質公園、自治區風景名勝區、“新疆攝影家協會攝影創作基地”、“新疆美術家協會美術創作基地”等品牌。
2018年吉木乃縣將通過PPP模式推動區域旅游開發與融資。推動精品景區建設,投入1.5億元,完成草原石城景區11公里環線道路、飲水工程、電力亮化工程、游客服務中心、地質博物館、生態停車場、餐飲中心、標識解說系統建設及托斯特鄉旅游小城鎮建設項目,2018年建成國家4A級景區雛形,加快國家地質公園創建進程,“十三五”期間,將提升綜合服務功能,滿足游客游覽的需求,豐富旅游產品,提高景區知名度和美譽度,將其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和自治區風景名勝區,把草原石城建設成為阿勒泰千里旅游畫廊上的重要支點,成為新疆草原游牧文化高端旅游目的地。
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是以具有國家級特殊地質科學意義,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跡為主體,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吉木乃縣也將通過二年的建設期,按照國家地質公園標準建設、打造草原石城景區,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景區品牌及知名度,使其走出新疆、走向世界。
主要特點
特殊的地質背景和生態環境,使得公園內的花崗巖地貌類型豐富、典型,是我國干旱地區,規模大,形態“神”,以風蝕為主的花崗巖石蛋地貌景觀區,擁有花崗巖石蛋地貌、石蛋堆砌地貌、石臼、石穴、石洞、石盆、石林、石柱、石槽、崖壁等多種微地貌,類型齊全,堪稱花崗巖風蝕地貌的博物館。
公園花崗巖石蛋地貌的形態特征主要受控于構造格架以及外動力作用。在構造格架即褶皺和節理的控制下,巖石沿節理發生破裂,未出露地表時地下水侵蝕,裂隙擴大;出露地表后在大風尤其是帶有砂礫的大風中接受雕刻,形成了大大小小,惟妙惟肖的花崗巖石蛋地貌。神石城奇石林立,造型繁雜,形神兼備,惟妙惟肖,極具觀賞性,令人驚嘆,使人震撼,怎一個“神”字了得! “神”,正是神石城花崗巖石蛋地貌景觀的靈魂。
公園的花崗巖石蛋地貌景觀往往因觀賞位置的不同,晝夜晴雨的交替,曉霞暮靄的變幻而變化,幾乎每塊“神石”都有不同的來歷和傳說,這就賦予以性格和靈氣。這里不僅是一座地球科學博物館,而且也是一處地質旅游觀光的理想勝地。
除花崗巖石蛋地貌而外,克孜里塔斯山上有近千個石臼,最大的直徑有五米,最小的也有雞蛋大小,星羅棋布,妙趣橫生,每個石臼都像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與自然完美的融為一體,大自然的神奇偉力在這里造就了瑰麗奇絕的自然景觀。
公園生態環境良好,動植物景觀豐富,是一個研究動植物學的天然標本庫和基因庫。尤其每年6-7月公園內山花爛漫,風光無限。 吉木乃縣是一個以哈薩克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縣,有哈薩克族、漢族、維族等,少數民族民俗節慶活動較多,其日常生活、生產和飲食等各個方面也都表現出特色鮮明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