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牛肉面,又稱蘭州清湯牛肉面,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是甘肅省蘭州地區的風味小吃。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面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并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譽“中華第一面”。
一般要選擇新鮮的高筋面粉,蘭州有牛肉拉面專用粉。不宜選擇陳面,因為陳面中的蛋白質活性大大降低,而且儲存過久的陳面由于外界環境的影響,容易發霉變質,其內所含的蛋白質分子,在蛋白酶(由于污染等原因,蛋白酶的活性增強)的作用下,蛋白質分子分解成氨基酸,使蛋白質無法與水結合形成面筋,因而大大降低了面筋的生成。只有新鮮的高筋質面粉(蘭州牛肉面專用粉),蛋白質含量高,才能為拉面的制作成功保證。
和面是拉面制作的基礎,很是關鍵。
首先應注意的是水的溫度,一般要求冬天用溫水,其它季節則用涼水。因為面團的溫度易受自然氣溫的影響,通過和面時用水溫度的不同,使和好的面團溫度始終保持在30℃,因為此時面粉中的蛋白質吸水性高,可以達到150%,此時面筋的生成率也高,質量好,即延伸性和彈性好,適宜抻拉。若溫度低于30℃,則蛋白質的吸水性和質量會隨溫度的下降而下降。超過30℃,同樣也會降低面筋的生成,當溫度達到60℃時,則會引起蛋白質的變性,而失去其性能。就是要使面團保持在適宜的抻拉范圍。
其次,和面時還要放入適量的水和灰,因為二者能提高面團中面筋的生成率和質量。比如適量的水,它的滲透壓作用能使面團中蛋白質分子間的距離縮小,密度增大,特別是能使組成面筋蛋白質之一的麥膠蛋白粘性增強,因而也就提高了面筋的生成和質量。
講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的灰,實際上是堿,卻又不是普通的堿,是用戈壁灘所產的蓬草燒制出來的堿性物質,俗稱蓬灰,加進面里,不僅使面有了一種特殊的香味,而且拉出來的面條爽滑透黃、筋道有勁。
蓬灰是蘭州牛肉拉面歷史發展中的傳統添加劑,由于生產工藝的局限性已經基本淘汰,已用專用的拉面劑代替。在蘭州,經常吃牛肉面的顧客都知道的是蓬灰,但真正也就是拉面劑,傳統蓬灰一種是蓬草燒成的,最后將蓬草物及其雜質石頭等放在開水里熬制提煉出所謂的蓬灰。蓬灰里面主要的成分還是鹽和堿(無洗衣粉時可以用來充當洗衣粉)含有鉛、砷成分且含量超于國家規定的標準。傳統的東西不一定都無毒無害,應該相信科學才是對的。拉面劑是利用科技技術精工制成,有害物質相對減少。
和面技巧仍是關鍵。
餳,即將和好的面團放置一段時間(一般冬天不能低于30分鐘,夏天稍短些),其目的也是促進面筋的生成。放置還可以使沒有充分吸收水分的蛋白質有充分的吸水時間,以提高面筋的生成和質量。
由膀圓力大的小伙子先將大團軟面反復搗、揉、抻、摔后,將面團放在面板上,用兩手握住條的兩端,抬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條拉長后,兩端對折,繼續握住兩端摔打,業內稱其為順筋。然搓成長條,揪成20毫米粗、筷子長的一條條面節,或搓成圓條。
將溜好的面條放在案板上,撒上清油(以防止面條粘連),然后隨食客的愛好,拉出大小粗細不同的面條,喜食圓面條的,可以選擇粗、二細、三細、細、毛細5種款式;喜食扁面的,可以選擇大寬、寬、韭葉3種款式;想吃出個棱角分明的,拉面師傅會為你拉一碗特別的"蕎麥楞"。拉面是一手絕活,手握兩端,兩臂均勻用力加速向外抻拉,然后兩頭對折,兩頭同時放在一只手的指縫內(一般用左手),另一只手的中指朝下勾住另一端,手心上翻,使面條形成絞索狀,同時兩手往兩邊抻拉。面條拉長后,再把右手勾住的一端套在左手指上,右手繼續勾住另一端抻拉。抻拉時速度要快,用力要均勻,如此反復,每次對折稱為一扣。
抻拉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初學者很難掌握要領。同樣的面團,在有經驗的老廚師手中,不但拉面速度快(一般只需10秒鐘左右),且拉出的面條粗細均勻,且不斷裂,而初學者就很難做到。一個面節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后,雙手上下抖動幾次,則面條柔韌綿長,粗細均勻。一般二細均為7扣,細的則為9扣,毛細面可以達11扣,條細如絲,且不斷裂,真可謂中國烹飪之精華。面條光滑筋道,在鍋里稍煮一下即撈出,柔韌不粘。有句順口溜形容往鍋里下面:“拉面好似一盤線,下到鍋里悠悠轉,撈到碗里菊花瓣”。觀看拉面好像是欣賞雜技表演。
先把牛肉及牛骨頭用清水洗凈,然后在水里浸泡四小時(血水留下另用),將牛肉切開,和牛骨頭、肥土雞下入溫水鍋,等即將要開時撇去浮沫,加入調料,姜皮,鹽放入鍋里,小火燉4小時即熟,撈出稍涼后切成丁待用。牛肝切小塊放入另一鍋里煮熟后澄清備用。蘿卜洗凈切成片煮熟。蒜苗切未、香萊切未待用。
將肉湯撇去浮沫,把泡肉的血水倒入煮開的肉湯鍋里,待開后撇沫澄清,加入調料粉,調料可根據南北各地不同飲食習慣而定,再將清澄的牛肝湯倒入水少許,燒開除沫,再加入鹽、味精、熟蘿卜片和撇出的浮油及蔥油、面條下鍋,面熟后撈入碗內,將牛肉湯、蘿卜、浮油適量,澆在面條上即成。并以每個人的口味加上適量的牛肉丁、香萊未、蒜苗未及辣子油。特點肉湯清沏鮮美、面條筋柔、入味,營養豐富實惠。
每碗面條兩加湯350-500毫升,視碗大小而定。
牛肉面的輔料也是調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輔料蘿卜片的做法:綠蘿卜均按日需量購進,以免糠心。做法是先將蘿卜洗凈,去其毛根和頭尾,切成長形或扇形的片,放入開水鍋里焯一下,然后撈入冷水浸漂,再入牛肉湯里煮,這樣可以去其異味,吃起來軟硬適口。 清湯牛肉面要達到色、香、味、形方面俱佳,一碗成功的牛肉面應該是一清(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面條黃亮)。馬家大爺對牛肉面有嚴格的質量要求,用他的話說,就是“湯清亮,肉酥香,面韌長。
蘭州牛肉拉面做為蘭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經不能單純的用“小吃”加以定義。對于某些人來說牛肉面是每日的必須,是一天的開始。根據官方公布的一項統計,蘭州市區近900多家面館平均每天要賣出800多碗面,其中早餐又占到大半。按這個數字計算,蘭州城區250多萬居民加流動人口,每4人當中就有1人每天要吃一碗面。大部分面館每日6:30開門,到10:00是每天的上座高峰,一個不大的面館每天的接待量可能達到幾百人。這一時段牛肉面館人聲鼎沸,點面的、站座的、賣票的之間要想溝通必須大聲喊叫才可以,這也構成了牛肉面館的一大特色。傳統的面館不設服務員,大家奔著同一個目的,交了錢直接取面就好,顧客與店員都有著很好的配合。
對比廣州或上海的早茶,牛肉面館有以下的特點:
快餐化、高效性:制作一碗拉面從抻扯到裝碗的時間約為1分鐘;一個熟練的拉面師傅每分鐘可拉面8-10份。一般顧客需要7-15分鐘就可以完成整個就餐過程。蘭州牛肉拉面的制作完全采取流水線方式,保證出面速度。
可計量性:拉面雖說是手工制作,但長期以來的經驗和行業默契保證了每碗面的計量標準,面的凈重量在250克左右。盛面的碗保持統一標準,決定了湯的容量也可計量。肉丁和其他輔料雖隨機性較大,但基本要求無太大差別。
可預測性:面的口感、數量,湯的成色、味道,”一二三四五“的基本標準一般不會有什么改變。盡管不同的店在口味上略有區別,但都不會過于離譜。
可控制性:點餐長隊、有限的菜單、少的可憐的選擇、不舒服的座椅都會讓顧客遵從經營者的意圖—快速吃完,趕緊走人。
新的發展:為了豐富牛肉面的選擇性,已有部分餐館新添加了肉丸子,每個一般一元錢一個??梢宰鳛榕H獾奶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