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堡梯田位于面積148平方公里的上堡鄉海拔1741米的贛南地區第二高峰的華仙峰周圍。上萬畝梯田就散落在華仙峰周圍的南流、良和、赤水一帶,梯田的垂直落差近千米,位置高的田塊在海拔1260米處。有的梯田從高到低不斷延續,竟然達百層之多,就像一條條長梯,架搭在山間嶺谷,特別是在水南村,周圍的梯田,高高低低,層層疊疊,涌向天際,令人嘆為觀止。
參觀梯田,到南流村嶺頂子。站在山上,前面腳下的山頭布滿了重重疊疊的梯田,一層層、一排排,靜靜地鋪陳在眼前,接天連地,精致而又恢宏。順山勢而蜿蜓起伏的田埂猶如綠色湖面上的陣陣漣漪,蓄滿了水的梯田,流光溢彩,或豐腴或苗條。墨綠的禾苗迎風搖擺,盡情享受著山泉和陽光的滋潤。這里有句民謠:“上堡,上堡,高山頂上水淼淼?!庇捎谶@里森林覆蓋率高達88.3%,泉流充足,即使處于山頂上的梯田,灌溉也不成問題。由于生態環境好,病蟲害少,很少施用化肥、農藥,因此,所產稻谷,米質晶瑩柔軟,頗受市場歡迎。
上堡梯田美的季節是春播階段,五月末,中稻蒔田前,尚未插下秧的梯田里田水如鏡,倒映著青山和藍天,層次感豐富。插過秧后的梯田泛著綠色,不規則的田疇與規則的綠苗,生長著詩情與畫意。九月底,梯田里的稻子已呈金黃色,在山里的勁風舞動下,飄逸起伏的稻浪,韻律般輕奏起天地之梵音,悠揚而醉人。
上堡鄉梯田風光里,還有“上堡整訓”歷史事件舊址、華仙峰庵等名勝古跡;有萬丈山高山草園、赤水華仙峰、暖水溫泉、水南客家民俗省級攝影文化基地等多處旅游景點。還有“上堡獵酒”、“紅米粥”、“赤水仙茶”等特產,聞名省內外。
上堡鄉現已開設農家樂休閑游,讓游客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趣味活,洗天然溫泉,賞梯田奇觀,還有獨具客家風情的山歌對唱篝火晚會。
關于上堡梯田,當地民間有個美麗的傳說:不知何年何月,有天傍晚有瘋癲兩個客人路過南安府西北的一個 茅棚野店。店里有一個婦人專給過往客人提供喝水、吃飯、住宿之便。這兩個瘋癲客,先喝了一百碗茶,將碗迭在一起。又吃了一百碗飯,也將碗迭在一起。再回看那婦人,婦人不嫌他倆喝多了吃多了,還是笑嘻嘻的。瘋癲客很感激,問店婦:“這個地方叫什么?”店婦長嘆說:“叫上堡,是石山荒嶺無田無土的窮地方?!悲偪桶巡柰?、飯碗攏在一起,捂著肚子說:“不妨,一層山一層田,吃得上堡人成神仙?!钡陭D知道這兩人有些來歷,忙又說:“光有山有田沒有水也活不了命呀!”那個癲客試探著問:“要有一碗酒糟就好了?!钡陭D果然端出一碗滿滿的甜酒糟來。癲客提起水壺就往酒糟上篩,一邊篩一邊念:“上堡、上堡,高山崠上水森森?!钡诙斓陭D請瘋癲客起來,兩客人卻不見了蹤影。走出門外一看,遠遠近近的山坡上全是一層一迭的水田,像上樓的梯子一樣。以后人們就叫它做“梯田”。
傳說固然美好,終難考證,史書中關于上堡梯田的記載,見于明代理學家、明都御史王守仁撰寫的《立崇義縣治疏》,文史里記載,從廣東遷入的客家先民來到這荒山野嶺,為了維持生計,便依山建房,開山鑿田。坡度平緩處則開墾大田,坡陡狹窄處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之中,無不奮力開鑿。從山腳開到山頂,不浪費寸土塊石,讓它們都變成田地,長出糧食。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對此也有所提及。這一塊塊、一排排、一垅垅的梯田猶如橫在天地間的一部厚重史詩,足可見證客家先民的智慧和汗水。成為客家農耕文明的一道奇觀。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贛南攝影家李雪明的反映上堡農民在梯田中勞動的黑白照片在報紙上發表后,上堡梯田漸漸聞名全國,以至每年總有無以計數的攝影家、作家、畫家們一次次來到上堡,走進梯田群。以照片、以彩畫、以詩文讓山里的風情走向外面的世界,讓外面的游人一批又一批走近上堡梯田,領略壯麗的風光。
1、到贛州:京九線經過贛州,粵贛高速已經全線通車,周邊城市均有高速大巴到贛州,南昌廣州都有飛機飛贛州,可以選擇飛機火車高速大巴。
2、贛州到崇義縣城, 贛州汽車站,贛州汽車南站乘坐大巴到崇義縣城(全程贛崇高速.40分鐘左右,每30分鐘一班)
3、崇義到上堡鄉,全程水泥路面。一天五趟車,早8點,晚15點,行程1個半小時,票價13塊。
4、上堡是湘贛邊界的一個繁華的小鎮,吃住均可以在鎮里,從鎮里到水南村(南流村),為水泥路,可以坐摩托車前往,水南村現在已經有多家農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