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風景名勝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省會昆明78公里。這里四季如春,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全年適于旅游,是觀光度假、避寒消暑的上佳之地。石林喀斯特地質景觀類型多樣,面積廣大,溶巖發育獨特,地質演化復雜,科教價值、美學價值極高,享有“世界喀斯特的精華”、“天下第一奇觀”、“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館”的美譽。景區先后榮獲“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等榮譽稱號,并于2007年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錄入了“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石林在自然景觀上融雄、奇、險、秀、幽、奧、曠為一體,奇山怪石,惟妙惟肖,氣勢恢宏,令人驚嘆;撒尼文化,璨若繁星、史詩悠久、享譽世界。石林喀斯特地貌面積達1100多平方公里,保護區面積350平方公里,主要景區有石林風景區、乃古石林風景區、大疊水風景區、長湖風景區、圭山國家森林公園等。
石林風景區為純灰巖劍狀喀斯特的典型集中區,巖石主體是呈淺灰色的純灰巖及茅口組白云質灰巖,大石林、小石林、步哨山、李子園箐和萬年靈芝五個片區內分布著劍狀、柱狀、塔狀、蘑菇狀、平衡狀及不規則狀的各種石峰。
乃古石林景區面積約10平方公里,由石林景觀、白云湖、石峰山、幽谷仙瀑組成,已命名的景點有九十六處。一般分布為東、西、北三個區域;鋪設的石板游路總長6公里多,貫穿西區和東區。
景區內石頭大多呈城堡狀、塔狀、蘑菇狀,除了與大小石林景區相似的刃脊狀與劍狀石柱外,還有很多的尖頂狀石柱。在上端它們彼此分離,根基部卻都連在一起,組成石墻、石城和石陣。其石峰呈黑色,與石林景區的石頭的青灰色相比,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且比石林景區廣闊,獨具荒涼、粗獷、古拙之美,更給人以回歸自然的心曠神怡之感。
長湖座落在海拔1907米的群山環抱之中。湖平面形狀如身材修長的少女,是民間傳說中阿詩瑪的故鄉,因湖體掩藏在青山翠崗之中,以往游人足跡罕至,故又被人們稱為“藏湖”。景點主要有獨石山、大尖山、二尖山、三尖山、磨盤山、蓬萊島、圓湖等。面積3.94平方公里,是野營、度假、療養、水上活動、射箭射弩、欣賞并參加民族舞蹈表演的娛樂、休閑勝地。
長湖是溶巖湖,湖水由地下水供給,周長5千米,寬300米,平均深度24米,水質清澈,無污染。四面青山環抱,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湖中有小島,湖岸是以云南松為主的森林,地勢平緩,周邊有眾多小湖,空氣清新潔凈,環境清凈幽美。
大疊水(飛龍瀑)景區在石林縣縣城西南面,距縣城18公里,在石林縣板橋鎮境內,景區包括大疊水、小疊水、仙人洞、白鴿園、半瀑園、清水河等眾多景點。大疊水景區目前正在進行封園改造。
山,位于石林縣境內,因雄奇險秀的山巒形若大海龜隆起的背部而得名“老龜山”,后改譯音為“老圭山”,彝語稱“構波瑪”,意為“大雁的山”。山峰海拔2601米,南北長14千米,寬10千米,總面積3206公頃,系云嶺山脈余脈,以山腳相對高度981米,為縣內最高大的山峰。
圭山國家森林公園,不僅有多樣性的森林植被、多種野生動物,而且有獨特的民族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宗教文化,還是革命歷史紀念地,喀斯特地貌又為其增添了奇異的景觀,是現代人休閑度假和生態旅游的理想去處。
中國石林喀斯特地質博物館坐落石林風景名勝區正大門口,系石林縣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由石林石得利地質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于2010年9月動工、2012年春節對外開放,規劃用地73.63畝,總建筑面積42000㎡,收藏與展示的藏品、展品達近萬件,其中國寶級展品上百件,已有10件展品被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為中國之最,計劃投資10億元人民幣。
中國石林喀斯特地質博物館整體布局以原始性、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和趣味性為指導思想,以保護地球、愛護資源、普及地學知識為宗旨,以認識地球、了解地球的演化發展歷程、知曉地球資源、自然環境與人類生存的密切關系為主線,以科普教育、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為媒介,以提高民眾保護資源、愛護環境意識為己任,全館共分為“七區一城兩館一樓”十一個部分。
石林風景區:130元
長湖風景區:10元
乃古石林風景區:25元
大疊水風景區:18元(現暫停游覽)
自駕路線
前往石林風景區如用導航請將目的地設置為“石林游客中心”。駕車經昆石高速自石林風景區收費站出口前行約1公里即可到達石林景區游客中心,游客中心距景區入口約1公里,可搭乘觀光電動車也可步行前往。
乘車路線
1、石林縣客運站有縣城開往石林風景區的5路公交車,票價4元。
2、石林風景區至乃古石林風景區有旅游直通車開行,票價2元。
3、石林縣出租車起步價8元,超出起步價按路程遠近議價。
電動車票價
25元/人
電動車運行線路
石林電動車外環線:(往)景區停車場-游客中心-喀斯特地質博物館;(返)石林景區大門-游客中心-景區停車場
石林電動車內環線:避暑遠-環林路濕地-千嶂疊翠觀景臺-李子園箐觀景臺-步哨山景區-小石林入口
電動車運行時間
外環線:07:30-19:30(18:00停止售票)
內環線:08:30-18:30(18:00停止售票)
昆明市石林風景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省會昆明市78公里,昆石高速公路僅需50分鐘的行程。昆明市石林風景區經度為:103°30’,緯度為:24°81’。
昆明市石林風景區氣候屬亞熱帶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約16℃,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
約3億年前,昆明市石林風景區是一片汪洋澤國,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終于形成了極為珍貴的地質遺跡,涵蓋了地球上眾多的喀斯特地貌類型。
早在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路南知州汪良就將石林芝云洞辟為覽勝景點并立了芝云洞碑。
1931年,昆明市石林風景名勝區正式建園。
1978年4月1日,石林風景區開始對中外游客實行售票游覽。
自從1931年,經過82年的建設和發展,昆明市石林風景區現已成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火把節”,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關于它的來歷在漢文文獻中也有記載。每逢六月二十四日,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會集跤場歡慶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石林深處、長湖岸邊和圭山腳下為盛慶之最。
“密枝節”是彝族以獨特的方式緬懷和再現祖先曾經生活過的古老社會形態的一種節日。密枝節是純屬男子的節日,不準女性參加。早在節日前就用占卜的方式選舉出神職人員,籌備和主持“密枝節”的整個活動。
每個村在離寨子不遠的地方封一片山凹中的樹木為“密枝林”,在林中再選一棵參天古樹的“龍樹”為密枝林的神性象征。密枝林是神圣不可冒犯的圣境,不準在密枝林中伐木折枝,不準在林中放牧、捕獵,不準女性進入林中,更不準把死人葬在林中。
節日活動完全在密枝林中舉行,天色大亮,全體神職人員在“啊格!啊格!”的喧鬧聲中浩浩蕩蕩地開進密枝林,入林后即各盡其職,忙著為節日效力。
每年的農歷二月第一個屬龍日祭龍活動正式開始,第一天全村人到村后山上出水處大龍樹腳殺雞,燒香祭龍、請龍。首先是“祭龍”各家各戶湊米湊肉,全村男女老幼帶著祭品來到村后長著茂密森林的祭龍山頂,人們每人手持香燭一字排開,集體跪拜后由長者(大多為彝族畢摩)念到:“天神龍王,萬物你為王,風雨雷電歸你管,莊稼樹木盼你長,牛羊酒肉侍奉您,大人小孩敬仰你,求你風調雨順,賜予我們人畜安康”。
爾后,由“龍女”表演引出“天公”、“天公”作吞云吐霧,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表演。待供品由“生氣”變成“熟食”后,便在松毛地上擺“龍宴”,人們不論大人小孩,大碗飲酒猜拳行令,人“龍”共飲。待酒足飯飽后還要進行爬“龍樹”體育比賽,“布谷鳥”催春和農耕收獲等舞蹈表演。
最后是“請龍”儀式,人們將“龍頭”從“龍樹”上請下來,用早已準備好的“龍桿”抬回村,貢奉在水井旁,大伙紛紛將從祭龍樹下取回的“龍水”倒入水井內,表示“龍”已被請回。主事者每戶分發給一捆“吉祥禮物”帶回家,意寓新春龍日帶回了好運。
春節是中華各民族的共同節日。過去,石林彝族不過春節,后來受到漢族節日文化的影響,過春節的習俗在石林彝族中逐步普及,并形成一定的傳統。但過節的方式卻與漢族不盡相同。
臘月到了,村寨里各家各戶便會選擇一吉日殺年豬。殺年豬這一天,請自己的親朋好友到家共享豐收的喜悅??腿藖淼迷蕉嘀魅嗽礁吲d,并受到村里其他人家的羨慕。從這一天開始,石林彝族就算過春節了,并從這一天開始,一直過到元宵春節才算結束。在整個臘月里,家家宰殺年豬,互相宴請.天天過春節。紅紅的火堂、豐盛的佳肴、大碗的美酒、融融的深情,表現出石林彝族特有的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
殺豬一直到大年三十結束(含大年三十)。大年初一早飯前不串門。大年初一晚飯或大年初二午飯請家族長輩吃飯,表示對長輩的敬意。大年初三以后參加本村或其他村寨舉辦的摔跤、斗牛、跳樂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