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參,產于大連沿海的一種海刺參,又稱灰刺參,肉厚、飽滿、營養價值高,深受國內養生人士喜愛,品牌化程度高。
特征
體呈圓筒狀,長10~20厘米,特大的可達30厘米,色暗,多肉刺。觸手輪形,17~30個,一般為 20個。觸、手壇囊發達。海參繁衍在地球上比原始魚類更早,大概在六億多年前的前寒武紀就開始存在,是現存較早的生物物種之一,有海洋活化石之稱。經歷幾次地球大毀滅都得以生存下來,數度見證地球的變遷。 口在前端,多偏于腹面。肛門在后端,多偏于背面。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內骨骼退化為微小骨片。許多種有從口到肛門5行管足。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廢物??谥車?0根或更多能伸縮觸手,用于捕食或掘穴。許多種能從肛門放出內部器官,然后再生新的,可能是為逃避敵害。泄殖腔內常有Carapus屬隱魚共生。有許多能放出對小動物致命的毒素,但對人無生命危險。
參多棲息于水深13-15m的海藻繁茂、風浪沖擊小、水流緩慢、透明度較大、無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區。生活生深自低潮線以下2-20m,幼小者生活在淺水底,個體較大者生活在深水底。夏眠從夏至開始約100天。當水溫下降到20℃以下時即解除夏眠。刺參具有很強的再生習性,當處在不良生活條件下,體壁強烈收縮,從肛門排出內臟,如消化管、中短波吸樹、生殖腺等,條件轉好時,再生新內臟。切去身體的一段仍可再生。以小型動植物為食,如腹足類、橈足類、軟體動物的幼貝和硅藻及有機質碎屑等。海參為雌雄異體,生殖腺5-6月成熟。體外受精。經數個變態幼蟲后發育成稚參,再進一步成長為成參。
海參靠肌肉伸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4米。比蝸牛還慢,所以善于偽裝,膚色和環境類似;同時依靠排出內臟迷惑天敵與強大的再生能力來維持生存。只要水溫和水質適宜,即使海參被切除一半或被天敵吃掉一半,海參可以在幾個月后重新長出全部身體,但前提是剩下的一半必須有頭部或肛門,因為生長細胞集中于這兩個部位。海參的天敵是螃蟹。當海參遇到敵害進攻無法脫身時,通過身體的急劇收縮,將內臟器官迅速地從肛門拋向敵害。失去內臟后的海參,經過幾個星期的生長,體內會重新長出內臟。
地理保護
"大連海參"(即刺參)和"大連鮑魚"(即皺紋盤鮑)都是馳名世界的海產八珍之一,并于2005年10月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批準,成為我國第一次批準的海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通過注冊地理標志實現產品的保護是國際通行的做法。目前我國國家級皺紋盤鮑原種場和全國國家級刺參原種場都已落戶大連。
據了解,申請大連鮑魚、大連海參,必須符合三個條件,即大連海域自然生長或養殖的;在大連區域內加工;產品質量達到國家標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