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一種農作物,可曬干,炒后可食用。原產印度、印度尼西亞等熱帶地區,約在漢晉間引入我國。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干,取出種子,再曬干。
種子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表面淡莧白色或淡黃色,平滑,略有光澤,一側邊緣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種阜。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白扁豆喜溫暖濕潤氣候,怕寒霜,受霜害后,輕者影響生長,重者死亡。苗期需潮濕,應注意澆水?;ㄆ谝蟾珊?,空氣和土壤濕度大,容易落花。喜歡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種植。
主要分布于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一年生纏繞草質藤本。莖光滑。羽狀三出復葉,小葉3,頂生小葉寬三角狀,側生小葉斜卵形,托葉小,披針形??偁罨ㄐ蛞干?,直立,花序軸粗壯;花2至多朵;小苞片2,脫落;萼闊鐘狀,萼齒5,不等;花冠蝶形,白色或紫紅色,長約2厘米,旗瓣基部具耳。
莢果倒卵狀長橢圓形,微彎,扁平,長5-7厘米;種子2-5,白色或紫黑色,長約8毫米?;ㄆ?-8月,果期9-10月。成熟后呈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約0.8-1.2cm,寬0.6-0.9cm,厚0.4-0.7cm。
表面黃白色,平滑而光澤,一側邊緣有半月形白色突起的種阜,約占周徑的1/3-1/2,剝去后可見凹陷的種臍,緊接種阜一端有1珠孔,另端有短的種脊。質堅硬。種皮薄脆,內有子葉2枚,肥厚,黃白色,角質。嚼之有豆腥氣?;ㄆ?-9月;果期9-11月。
白扁豆為1年生草質藤本,喜溫暖、潮濕的氣候和陽光充足的環境。怕旱、怕霜凍。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生長良好。黏重、低洼易積水的地塊不宜種植。
選擇土層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質的向陽地塊成片種植,也可利用房前屋后、零星地塊種植。
4月下旬,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60cm、穴距50cm挖穴,穴徑和深各10cm,每穴施入土雜肥5kg,與底土混勻作基肥,每穴播入3~4粒種子,播后蓋1層厚4cm的細土,然后澆水濕潤,并蓋草保溫、保濕。出苗后撤除蓋草。
當苗高10~15cm時,進行中耕除草并間苗,每穴留壯苗2株,每畝(667m2,下同)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000kg。以后根據雜草生長狀況,再中耕除草2~3次,封行后停止中耕除草。當苗高30cm時,搭設“人”字形支架,引導莖蔓攀援生長。苗期保持田間濕潤,花期節制澆水,雨季及時疏溝排水。開花前,本著“剪小不剪大、剪密不剪稀”的原則,剪去部分分枝,使養分集中開花結果。
銹病
發病初期,葉片產生黃白色斑點,后病斑中央凸起呈暗褐色小皰,破裂后散發出銹褐色粉末。最后葉片枯黃脫落。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2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
蚜蟲
群集在嫩莖、嫩葉上吸取汁液。防治方法:用10%的吡蟲啉1500倍液或50%的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殺。
扁豆花于6~7月份含苞待放時采摘,扁豆花采后直接曬干即成商品。秋天,當果殼變為黃白色略現皺縮時采摘。
白扁豆采收后曬干,用木棒拍打出種子,除去雜質,曬干即成商品;種皮,先將白扁豆放入水中浸泡到種皮鼓起后剝取,曬干即成商品。白扁豆以身干、粒大、整齊飽滿、色白者為佳;扁豆花以身干、完整、未完全開放、色黃白者為佳。
白扁豆一身都是寶,它的果皮(扁豆衣)、花、葉均可入藥。扁豆衣能健脾、化濕,用于治療痢疾、腹瀉、腳氣、浮腫等;扁豆花能解暑化濕、和中健脾,用于治療夏傷暑濕、發熱、泄瀉、痢疾、赤白帶下、跌打傷腫等;扁豆葉能消暑利濕、解毒消腫,用于治療暑濕吐瀉、瘡癤腫毒、蛇蟲咬傷等癥。